市场机制与产业生态
商业模式创新
推广容量租赁、共享储能等模式,储能电站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报价,辅助服务收益占比提升至40%以上。2024年储能容量补偿机制覆盖全国80%省份。
产业链协同发展
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集群,推动正负极材料、功率半导体等关键环节国产化率突破90%68。建立锂电池碳足迹认证体系,强化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。
政策引导与标准建设
顶层设计强化统筹
部门联合发布的65号文件明确安全发展前提,八部门《新型储能制造业行动方案》设定2027年产业集中度目标。
国际标准话语权提升
主导制定储能电池性能、安全等国际标准12项,推动钠电池等技术纳入全球绿色供应链体系。